云计算
1、简介
云计算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智能 AI 等等一系列革命性技术的发展,“生态”成了巨头大佬们的热门话题,然而正是各种各样的“生态”衍生出各类名词,我们今天探讨的 aaS 就是其中一类。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基础设施与资源交付模式 云计算的本质是通过网络(通常是互联网)向用户按需提供可伸缩的计算资源服务,用户无需自行采购、搭建和维护硬件基础设施,而是像使用 “水电” 一样按需付费使用。其核心是 “资源的集中化、服务化交付”,解决了传统 IT 模式中 “硬件投入大、资源利用率低、扩展不灵活” 的痛点。
2、核心服务模式(3 种主流形态)
云计算通过分层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全覆盖:
IaaS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对所有计算基础设施的利用,包括处理 CPU、内存、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底层 IT 基础设施:服务器、虚拟机、存储、网络、操作系统等。用户需自行部署和管理中间件、应用。
IaaS 公司会提供场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也可以选择租用。节省了维护成本和办公场地,公司可以在任何时候利用这些硬件来运行其应用。
目前比较知名的IaaS公司有亚马逊、Bluelock、CSC、GoGrid、IBM 等。
PaaS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把客户采用提供的开发语言和工具(例如 Java,python, .Net 等)开发的或收购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供应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去。提供开发和运行应用的平台:含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如 Web 服务器、消息队列)、开发工具等。用户只需专注于编写应用代码。
PaaS 公司可以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等,可以节省硬件上的费用
SaaS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运营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各种设备上访问。提供现成的软件应用,用户通过浏览器 / 客户端直接使用,无需安装、维护。
对于大型客户来说就是专属云,SaaS 方可以统一地大规模自动化运维
对于中型客户,就是多租户公有云
aPaaS
aPaaS(Application PaaS),就是基于 PaaS 平台基础的应用服务,传统的 PaaS 是不包含业务逻辑,也不包含业务数据,但是 aPaaS 却是包含的
aPaaS 公司可以提供各种服务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智能中台等开放平台),客户不需要任何代码就能够构建带有业务逻辑的相关应用
DaaS
DaaS(Data as a Service),数据即服务,是指与数据相关的任何服务都能够发生在一个集中化的位置,如聚合、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清洗等
然后再将数据提供给不同的系统和用户,而无需再考虑这些数据来自于哪些数据源
看完跟没看一样
对的,这些只是一些大概的概念,大家先拿出去给其他开发猴装装逼
5分钟理解Iass Pass SasS三种云服务区别
其实搞懂这个问题也不难,我们可以把云计算理解成一栋大楼,而这栋楼又可以分为顶楼、中间、低层三大块。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Iass(基础设施)、Pass(平台)、Sass(软件)理解成这栋楼的三部分。
基础设施在最下端,平台在中间,软件在顶端。别的一些“软”的层可以在这些层上面添加。
接下来我们再分别用实例给大家介绍下Iass、Sass、Pass。 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第一层叫做IaaS 举例:几年前如果你想在办公室或者公司的网站上运行一些企业应用,你需要去买服务器,或者别的高昂的硬件来控制本地应用,才能让你的业务正常运行。 但现在可以租用IaaS公司提供的场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这样一来,便大大的节省了维护成本和办公场地。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第二层就是所谓的PaaS 举例: PaaS公司在网上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这节省了你在硬件上的费用,也让分散的工作室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容易。网页应用管理,应用设计,应用虚拟主机,存储,安全以及应用开发协作工具等。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第三层也就是所谓SaaS 举例:生活中,几乎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SaaS云服务,比如:我们平时使用的苹果手机云服务,网页中的一些云服务等。
https://www.jianshu.com/p/a1d3ca13476d
3、 常见部署模式
公有云:资源由云厂商(如阿里云、AWS、腾讯云)统一管理,向公众开放,按使用计费(如按小时付费服务器)。 私有云:资源仅为单个企业 / 组织专用,部署在企业内部数据中心,由自身运维团队管理(适合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的场景,如金融、政务)。 混合云:结合公有云和私有云,企业可将核心数据放在私有云,非核心业务(如临时促销活动)放在公有云,实现资源灵活调配。
4、云原生(Cloud-Native):面向云环境的应用构建方法论
云原生并非单一技术,而是一套让应用 “天生适合在云上运行” 的技术体系和开发理念。其核心目标是:让应用能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优势(如弹性伸缩、高可用、按需付费),实现 “快速迭代、稳定运行、低成本维护”。
云原生的概念由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提出,核心是通过技术和流程优化,解决 “传统应用迁移到云后,无法发挥云价值” 的问题(例如:传统单体应用无法弹性伸缩,迁移到云后仍需固定配置服务器,浪费资源)。
4-1、核心技术支柱
容器化(Docker):将应用及其依赖(如操作系统库、配置文件)打包成 “容器”,实现 “一次构建,到处运行”。容器比虚拟机更轻量(启动时间秒级),资源占用更少,确保应用在开发、测试、生产环境中行为一致(解决 “开发环境能跑,生产环境报错” 的问题)。
容器编排(Kubernetes/K8s):当容器数量达到成百上千个时,手动管理(启动、停止、扩容)变得困难。K8s 是容器编排平台,负责自动化管理容器的生命周期:
- 弹性伸缩:根据用户流量自动增加 / 减少容器数量(如电商大促时自动扩容,低谷时缩容节省成本);
- 高可用:某台服务器故障时,自动将容器调度到其他正常服务器,避免应用中断;
- 负载均衡:将用户请求均匀分配到多个容器,防止单点过载。
微服务(Microservices):将传统 “单体应用” 拆分为多个独立的小型服务(如电商应用拆分为 “用户服务”“订单服务”“支付服务”),每个服务可独立开发、部署、扩容。优势:某一个服务故障(如支付服务挂了),不影响其他服务(用户仍能浏览商品),且迭代速度快(只需更新单个服务,无需整体发布)。
DevOps & CI/CD:通过工具链实现 “开发(Dev)” 和 “运维(Ops)” 的协作自动化:
- 持续集成(CI):开发人员提交代码后,自动触发编译、测试,快速发现代码问题;
- 持续部署(CD):测试通过后,自动将应用部署到生产环境(如每天自动发布新版本),大幅缩短迭代周期(从 “月级发布” 变为 “日级 / 小时级发布”)。
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通过日志(Log)、指标(Metric)、链路追踪(Trace)实时监控应用状态,快速定位故障(如通过链路追踪发现 “订单服务响应慢” 是因为 “数据库查询未优化”)。
4-2、高可用
“高可用”(High Availability,简称 HA)是 IT 系统架构设计中的核心指标,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减少系统因故障(硬件损坏、软件崩溃、网络中断等)导致的停机时间,确保服务持续、稳定地对外提供。
简单来说,高可用的本质是 “容错”—— 通过设计让系统在部分组件失效时,整体仍能正常运行,从而避免单点故障造成的服务中断。